成人免费久久网_黄色网页在线看_欧美精品99_精品亚洲在线_国产精品9191_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红豆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成都高新區助力甘孜州德格縣鄉村振興再添新動能

四川日報    2021年11月18日

“康巴文都”、覺如牧場等16個文旅融合景區園區開園迎客

位于獨木嶺.jpg

位于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區的覺如牧場。(資料圖片)


康巴文都.jpg

“康巴文都”的海螺演藝中心成為德格縣地標性建筑。


9月,成都高新.jpg

9月,成都高新區組織一批企業家走進德格,以麥宿手造為主的文創產品讓他們找到了合作點。(佩奇 攝)

8月8日,康巴.jpg

8月8日,康巴文化中心博覽園(康巴文都)精彩開園。

   “提升文旅產業自身造血功能,扛起縣域經濟發展大旗。”11月11日,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援助德格縣文廣旅工作推進會上,與會人員圍繞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不到德格,未游康巴!”作為甘孜州文旅資源大縣,德格文化旅游產業正迎來發展新契機——

  8月8日,成都高新區在德格縣援建的一系列重點文旅項目集中開園亮相。從格薩爾機場出發一路西行,生態旅游景區、文旅融合園區和美麗藏寨群落有機串聯,一條生態與文化相融合的康巴文化中心走廊已然成型。

  詩與遠方,心之所向。數據顯示,2021年“十一”黃金周,甘孜州共接待游客237.3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1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在全州接待游客目的地榜單中,德格名列前茅。

  “今年,成都高新區共計投入援建資金6135萬元,用于德格文旅產業相關項目建設。”成都高新區(簡陽市)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領隊張力帆說,德格是康巴文化中心、格薩爾王故里、南派藏醫藥發祥地、中國藏族傳統手工藝之鄉,成都高新區將聚焦文旅融合發展,持續助力文化產業創新升級,為德格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佩奇【圖片除署名外由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提供】

盤活優質自然資源

牧旅融合發展,村企共贏走出“致富路”

  雪域風光、草地牧場、溫泉木屋……從格薩爾機場沿國道317線往德格縣方向行駛約90公里后,一幅美好景象便映入眼簾。這里是德格縣柯洛洞鄉獨木嶺村,民風淳樸、風光優美,素有“康北普羅旺斯”的美譽,也被稱為“雀兒山下第一村”。

  2017年,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成都高新區與德格縣經過多次調研協商,決定將獨木嶺村納入全縣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利用其獨特的村落布局、地貌地形、牧俗文化等資源,建設牧俗風情體驗園區。“這是成都高新區支援德格縣重點推進的4個旅游示范新村建設項目之一,共投入援建資金2590余萬元。”張力帆說。

  牧俗風情體驗園區占地700余畝,總長約3.5公里,包含牧俗文化生活體驗區、牧俗文化博覽區、藥泉小鎮休閑區三個主題區域。今年8月8日,經過近半個月的試營業,整個園區正式亮相,吸引著遠近來客。在這里,能夠體驗到多重獨特魅力——

  在覺如牧場,數十棟野奢木房沿坡而建,夜晚可以看到美麗星空。牧場自養了20頭牦牛,是做一次“放牧人”的極佳體驗場所。

  在藥泉小鎮,設有文化主題酒店、溫泉洗浴中心等,依山傍水的環境、極富特色的藏藥浴體驗,被喻為“康巴阿爾卑斯式的度假樂園”……

  “早起跟隨牧民一起放羊,回來做酸奶、奶渣,甚至可以在帳篷里生火做飯。”

  “來甘孜,一定要來覺如牧場看看。”“雪山皚皚、湖光粼粼、綠草茵茵,此刻泡在藥泉中的我與世界一起安靜下來”……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曾經來此旅游過的網友,發出贊嘆。

  “這里的服務體現了‘德格范兒’,所有設備都由培訓后的當地群眾上崗運營維護。”園區運營公司負責人伍金說。

  據了解,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區以“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形式運營,包括獨木嶺村在內的4個村100余戶農牧民均以土地流轉方式入股園區,占股比例30%。而有條件和意愿的群眾還可以每戶貸款5萬元產業扶持金入股,參與收益分紅的方式多種多樣。

  從建設到運營,園區在為村集體經濟提供“活水”的同時,還因為優先培訓聘用當地群眾,解決了不少當地牧民的就近就業問題,一舉多得。

  家住柯洛洞鄉措普村的拉西卓瑪今年37歲,此前一家五口靠挖蟲草和種蔬菜過日子,全年大概有兩三萬元的收入。今年6月,拉西卓瑪來到覺如牧場,負責照料20頭牦牛,每月2500元工資,包吃住,收入有了穩定增長。

  與拉西卓瑪同村的澤仁青措,因腿腳不便過去僅靠低保為生。藥泉小鎮開業后,她來到酒店廚房做幫工,洗碗、切菜,每月固定有2000元的工資收入,回家看望兒子也很方便。

  而在藥泉小鎮負責保潔工作的舍擁,除固定工資以外,每次打掃一個溫泉池,額外還有5元錢的補貼,“忙的時候,一天要洗十來次池子。”

  在成都高新區的對口支援下,如今的獨木嶺村別有一番風情,覺如牧場壯美遼闊、藏寨村容整潔美觀、集體產業欣欣向榮,正在探索一條村寨美、產業旺、牧民富、治理優的鄉村振興之路。

深挖康巴文化底蘊

園區輻射帶動,不斷擴大“火車頭”效應

  離開獨木嶺村,沿國道317線繼續西行約30分鐘,便到達德格縣百村抱團發展文化旅游扶貧產業園區——康巴文化中心博覽園(以下簡稱“康巴文都”)。

  與獨木嶺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稟賦不同,“康巴文都”通過全方位、沉浸式的創新打造,將康巴文化的博大精深展露無遺。今年8月8日正式開園后,頗受關注。

  “康巴文都”總投資8.8億元,其中成都高新區投入援建資金1.34億元。項目于2018年7月開工建設,歷時3年建成,是匯集文化、體驗、娛樂、美食、住宿、購物、會議、辦公、生活于一體的康北最大文化旅游綜合園區。

  園區毗鄰德格縣城,占地910畝,建筑面積近8萬平方米,包含游客集散中心、展覽中心、特色酒吧體驗區、妙手康巴、康巴文化與格薩爾王主題步行街、文博中心、十善別苑、海螺演藝中心、文創中心、研學中心十大旅游主題,其中展銷、博覽、服務中心及文化體驗館等占比達一半多。德格著名的噶瑪嘎孜唐卡、格薩爾史詩等非遺文化,德格傳統的游牧文化、民居文化等民風民俗均有展示。

  除重視展示功能之外,成都高新區和德格縣尤其重視文化的傳承發展。

  以棕帚蘸取墨汁均勻地涂刷于雕版上,然后輕覆藏紙,拂拭紙背,一張“印經院圖案”便躍然紙上……10月3日下午,來自成都的王少華一行來到“康巴文都”文創中心,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傳統雕版印刷技藝,“我在書上和電視上看過相關介紹,實際操作起來體會更直接、更深刻。”

  導游介紹,該中心共有雕版印刷技藝、新噶瑪嘎孜唐卡繪畫技藝、德格藏紙制作技藝等3個特色非遺體驗館,均集合文化展覽、技藝傳承、游客體驗為一體,是親子體驗及研學旅游的好地方。

  作為文旅綜合園區,“康巴文都”可為游客提供酒店、餐飲、娛樂等方面的多種選擇,海螺演藝中心、民族團結廣場、城市陽光平臺、藝人之家、“十善別苑”民宿等已成為游客“打卡”網紅地。其中,建在中心區域小島上的海螺演藝中心是德格地標性建筑——不僅擁有1200余平方米夢幻般的室內綜藝劇場,室外沿“海螺”邊緣舞動的音樂噴泉和燈光秀,在夜色中更是賞心悅目。

  多元的旅游場景也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增收渠道。據統計,園區可吸納300名以上的當地人就業,還可讓全縣102個村實現村集體年分紅達到5萬元以上。目前,5個主題文化酒店已吸引當地40—60人就近就業增收。

  本珠是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員。作為土生土長的德格縣溫托鄉人,本珠中專畢業后,一直在外打工,陸續輾轉成都、廣州、深圳等地。

  2021年6月,本珠回到德格,看到家鄉的快速變化,選擇了辭職返鄉就業,應聘到“康巴文都”攝影俱樂部的茶樓上班,每月工資扣除五險后達到3500元。更重要的是,返鄉就業讓他實現了長久以來的愿望:既有穩定可靠的收入,又能就近照顧家人。

  成都高新區(簡陽市)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孫炯介紹,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以百村抱團發展文化旅游扶貧產業園區(康巴文都)開園運營為支撐,打造國道317沿線極佳文化旅游園區,不斷擴大“火車頭”效應,高起點、高標準幫扶德格縣大力推進康巴文化與格薩爾文化核心走廊建設,逐步實現產業融合化、規模化、品牌化、景觀化示范引領,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德格鄉村振興。

壯大傳統手工產業

展銷培一體化,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康巴文都”文創產品展示中心內,許多德格手工藝人的作品在這里展示銷售,它們大多來自德格縣麥宿片區。這里,正是成都高新區幫扶德格縣手工藝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距離德格縣城100余公里的麥宿鎮,享有“民族民間手工藝之鄉”的美稱,當地的銅鑄、木雕、黑陶等手工技藝流傳已久,相關手工藝品受到眾多游客的追捧。然而,由于發展模式單一等因素制約,麥宿鎮的手工藝人在很長時間里面臨產業發展滯后、技藝后繼無人的窘況。

  轉機出現在2018年。“這里是川西高原上的‘文化富礦’,民族手工藝制作底蘊深厚。”成都高新區(簡陽市)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鄒樹說,助推當地特色文化產業“走出去”,成都高新區累計投入2395萬元,幫助當地政府建設民族手工藝展銷中心和培訓中心,先后開設了27個藏傳工藝特色班,涉及唐卡繪畫、木雕、泥塑、彩繪等,通過合作社就業的方式,廣泛培養各類手工藝人,幫助當地農牧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這些特色班既負責教學,也組織學員運用學到的成熟技藝進行生產。學員大部分來自附近的貧困家庭,有的學費全免,有的還包食宿,來自普馬鄉真通村的扎西措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2歲的扎西措腿腳不太利索,過去靠低保生活,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1年,扎西措來到“扶貧車間”欽樂工坊學習手工藝制作。從簡單的樹脂系列到彩繪,再到復雜的銅鑄,隨著手藝不斷精進,她的收入從最初的50元/天迅速實現翻番,“去年僅工資收入就有3萬元,今年還會更高。”

  項目引領,助力增收。如今麥宿片區有2000余名手工藝人,基本實現村村有工坊、家家有藝人,每年帶來收入共計100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開展非遺研培計劃,對傳統工藝集聚地持續進行關注和幫扶,推進‘家門口結對+’‘園區培訓+’‘興趣課堂+’手工藝發展模式,不斷培育當地民族手工藝人才,讓傳統工藝賴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堅實,從而穩定可持續地助力文化富民、鄉村振興,讓民族手工藝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鄒樹說。

  此外,成都高新區還積極進行資源鏈接,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扶貧車間+電商公司”的“4+”模式,暢通麥宿片區民族手工藝銷售渠道。如援助培育德格本土電商公司藏藝通并大力支持其線上業務發展;依托馬尼干戈運輸集散中心及格薩爾機場的通航有利條件,搭建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康巴文都”設置麥宿手造體驗旗艦店,展示銷售產品之余,游客還可做一次“匠人”,親身參與其中體驗。

  今年8月8日,作為民族手工藝產業園區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成都高新區援建的麥宿片區民族手工藝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總體可吸納當地700名勞動力就業,為傳承、發展民族手工藝和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提供強大動力,打造成為德格縣鄉村振興產業抱團取暖和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

  發展特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張力帆表示,成都高新區將繼續以麥宿片區為重點,大力支持德格推進民族手工藝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并與沿國道317線鄉村旅游美麗藏寨群落、德格最美湖泊群、印經院博物館、康巴文化中心博覽園、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以及雀兒山“探險”、格薩爾遺跡探秘等項目一起,全面帶動縣域及周邊旅游產業鏈,促進德格縣全域旅游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 上一篇:問家底——四川一年碳排放究竟有多少?
  • 下一篇:1至10月全州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 本文地址: http://m.balikbilir.com/html/xw/dzyw/76509.html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91九色网 | 色婷婷成人精品综合一区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黄色片免费看 |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99久久 | 亚洲二区视频 | 秋霞毛片少妇激情免费 | 狠狠一区 | 日韩三级毛片 | 黄色1级毛片| 久久精品在这里 | 精品天堂| aⅴ免费在线观看 | 色婷婷综合成人 | 久久精品导航 | 精品午夜久久 | 日本乳首の奶水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三区四区 |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 | 九九热av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偷拍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一本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 | 91丨九色丨国产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免费看黄在线网站 | 成年人免费网站 | 婷婷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av中文在线 |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婷婷 | 久久久成 |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 福利电影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