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9月09日
核桃豐收。
核桃脫殼清洗機正在作業。
◎本網見習記者 澤仁彭措 文/圖
眼下正值核桃收獲季節,走進瀘定縣德威鎮,一排排郁郁蔥蔥的核桃樹映入眼簾,核桃園內滿目蒼翠、碩果累累。
德威鎮位于瀘定縣境中部,距縣城30公里。這里氣候宜人,優越的環境條件為種植各種農作物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該鎮在加速鄉村振興過程中,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核桃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增收途徑之一。
重視科學管護 提升種植效益
“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核桃樹掛果非常好,看來我們家今年的核桃收成又要翻一番了。”家住德威鎮磨子溝村的胡女士喜笑顏開。記者了解到,胡女士家種了四畝核桃,有150余棵樹,去年青皮核桃鮮果產量達3000斤左右。
談到今年的核桃樹收成時胡女士說:“除了今年的天氣好以外,主要還是縣、鎮兩級政府對我們的大力幫助,經常組織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培訓,講授核桃樹綜合管護知識。通過技術人員現場培訓,我知道如何定期施肥、消毒、修剪等……”
近年來,瀘定縣把核桃產業作為山區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廣優良品種。為提高老百姓的科技意識和管理水平,該縣多次開設培訓課堂,派駐技術人員,分片包干,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農戶修剪樹型、科學施肥、嫁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以前自己的管護意識不強,種植也缺乏科學性,加上病蟲害防治不到位,樹葉被吃光,繼而導致核桃樹的成活率及掛果率偏低。現在,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核桃種植管理由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科技創新型轉變。”磨子溝村村民劉世軍說,受益于技術培訓,不少種植戶都成了科學種植的“明白人。”
據瀘定縣林草局工作人員介紹,為進一步提高核桃種植戶栽培管理技術和水平,推動核桃產業提質增效,該縣積極爭取省科技下鄉萬里行核桃專家第77團的科技幫扶,由專家團老師提供長期科技幫扶,幫助種植戶學習技術,提高核桃產量。
拓寬銷售渠道 多措促進增收
“新鮮核桃的口感和香味濃郁,充分保留了核桃的營養成分,老少皆宜,是居家、旅行、饋贈的佳品。”在德威鎮的聚源農副產品供銷有限公司內,充滿活力的主播正在直播。
在公司的生產加工間,工人將青皮核桃鮮果放進脫殼清洗機內,不一會兒,一個個光鮮、干凈的核桃從機器中滾落出來,核桃經過脫皮、清洗、晾曬,自動按大小分級,最后工作人員裝箱,包裝后銷往各地。
瀘定縣以“電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銷聯合體模式,緊抓“互聯網”機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搭建核桃營銷平臺,將產品遠銷至全國各地。
“地里有核桃樹,家門口又有電商銷售,我把核桃拿到這里賣,自己又在這里上班,一年收入5萬余元。”德威鎮磨子溝村村民馮興林說。
“目前我們收購了12萬斤核桃,根據這段時間的銷量,后續還準備繼續收,今年計劃銷售30萬斤。”公司負責人譚輝說。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的搭建,不僅促進了核桃銷售,還帶動了大量村民就近就地就業,讓他們實現了“產業”+“就業”的雙增收。
作為我州本地電商發展的龍頭企業,甘孜州圣潔甘孜電子商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根據瀘定縣農業產業現狀,提出“三幫一扶”的銷售服務方案:幫助打造農副產品標準化體系、幫助搭建電商交易平臺、幫助拓寬銷售渠道、扶持產業人才培養。
“我們從農業產業發展到促進產銷對接,從源頭幫扶到終端銷售全程服務,從組織單位購買到打造產品推向市場,多環節多渠道進一步推進瀘定縣其它產業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服務、提升老百姓收入水平。”該公司工作人員陳柯羽告訴記者。
鞏固脫貧成果 助力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近年來,瀘定縣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建立了多個核桃種植產業園,成功打造出“萬畝核桃示范基地”,帶動了核桃種植業發展。
目前,瀘定縣縣域核桃種植面積約7.74萬畝,產值可達3000余萬元,覆蓋農戶9000多戶,涉及11個鄉鎮145個村,核桃產業已成為該縣廣大群眾穩定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大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