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1月28日
本網訊(見習記者 陳斌)春節,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所有人心里都期盼著兩個詞——回家、團圓。然而,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雖心中充滿期盼,卻因工作而無法享受闔家團圓的幸福。他們中有醫護人員、環衛工人、公安民警、駐軍及武警部隊官兵、超市店員、新聞工作者等等。
春節臨近,記者走訪了部分堅守崗位的人員,傾聽他們的心聲,感懷他們的付出。
州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長龔紅宇,已經許多年沒有和家人聚首吃團圓飯了。無論身在何處,一遇到突發事件,她要第一時間趕回醫院,她說:“醫院的電話就是命令,醫生的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
龔紅宇是康定本地人,親戚比較多,但多年來她一直沒能和家人吃過一次團圓飯,與親戚也疏于來往。家人從最初的埋怨到后來的理解,對于龔紅宇來說就是最大的支持。她與其他醫護人員都已經習慣了在節假日里堅守崗位,習慣了在萬家團聚時不能回家過年。
“春節值班我最怕接到新病號,我希望每個人都平平安安。”龔紅宇告訴記者,有些普通的住院病人到了過年都會選擇回家,但重癥監護病房的病人不同,都是危重情況,隨時有生命危險,過年期間,重癥監護室醫護人員最忙。
道路干凈是責任
為了在天亮前打掃好所負責的路段,李樹珍手拿撮箕、掃帚正爭分奪秒,認真細致地清掃街道。在康定,還有許多環衛工與李樹珍一樣,顧不上與家人共享團圓,繼續堅守崗位,美化整個城市的環境。
李樹珍今年56歲,她已經在環衛崗位上工作了幾年時間了。“我當環衛工人以來,就沒有回家過年。”在李樹珍心中,幾年來的每一個除夕之夜,她都等待著鞭炮響徹完畢后開始起床清掃垃圾,讓人們走在干干凈凈的路上,迎來新年。
李樹珍是丹巴人,丈夫也在康定打工,家中有年邁的公公、公婆。除夕,丈夫早早就回丹巴老家陪公公、公婆過年,因為李樹珍要值班的緣故,她只能一個人冷清的過年。由于從事環衛事業,李樹珍很珍惜環衛工作,有時看到別人隨手丟垃圾時,她也會“多管閑事”上前教育。李樹珍的親戚和兒女們都知道環衛工人的不易,都會自覺的講衛生、愛清潔。
為群眾安全保駕護航
在康定南郊春運執勤崗亭,交警王超正在對一輛無牌無證的三輪車進行檢查,他說“客運車輛幾乎沒有超載超速現象,老百姓乘坐也安全。只是這些無牌無證車輛,駕駛技術普遍較差,又未經過專業培訓,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尤其是過年期間,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設想。” 王超告訴記者,他們節日值班就是要確保道路行車安全,保證老百姓過一個安寧祥和的春節。
當記者問王超,過年能與家人一起團圓嗎?他笑了笑說:“妻子過年也要值班,我們盡量把值班和休息時間安排在同一時段,我們還年輕,還有許多聚守的機會,只是覺得對不起父母,每次回家過年,最多住一個晚上,又要趕回來值班,不過父母卻很體諒我們。”
當記者問24小時的節日值班辛苦嗎?王超不假思索的回答說:“談不上什么辛苦的,這是我們的選擇,能讓老百姓度過一個平安的春節,我們的付出就有價值!”
感覺最對不起的是家人
在康定民貿公司第7商場見到張朝霞時,她正和同事們將貨物搬運到超市的儲備大庫,搬貨結束,他們拿著相關儀器設備又開始了對米面油蛋奶等五百多項單品的七大項進行安全檢測……
“這些都是超市的每日必修課,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每天在上班前將所有的貨物檢驗完成,再進行下一步鋪貨、補貨的程序,這樣才能保證超市正式營業時,消費者可以買到安全放心的商品。”對于過年,張朝說,她已經習慣了,自己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工作崗位上過春節了,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在幫老百姓把住入口質量關,心里還是挺高興的。
張朝霞說,覺得對不起家人,特別孩子。每到春節,看到其他家長都帶著小孩出去玩耍,自己就覺得虧欠孩子。但是家人都給予理解和支持,因為他們都懂得,自己是在工作,沒有虛度人生。